四月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,天山支脈別珍套山依然銀裝素裹。在海拔3680米的北天山腹地,22公里的雪域便道,見證著219國道溫霍公路建設...,詳情請點擊訪問!">
四月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,天山支脈別珍套山依然銀裝素裹。在海拔3680米的北天山腹地,22公里的雪域便道,見證著219國道溫霍公路建設者們與大自然的頑強對話。
溫霍項目全長168公里,起于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南側,終至霍爾果斯市,是“十四五”規劃重大工程項目之一,沿線自然環境、地質條件復雜,莫遜山隧道等重點控制性工程更是面臨多年凍土、涌水突泥等復雜地質挑戰。
莫遜山隧道全長9300米,雖然導洞進口采用TBM掘進技術,但如果等待導洞貫通后再進入二工區施工,將大幅延長工期。因此,打通莫遜山便道成為建設初期的當務之急,但這條“生命線”的選線問題一度困擾著項目團隊。
2023年6月,溫霍3標項目部生產副經理胥海洋帶著測量團隊開始一場踏勘之旅。從喀拉溝出發,騎馬在茂密的杉樹林中艱難行進22公里,耗時10小時到達終點后,胥海洋卻毅然否決了這個方案:“這條路決不能走,這一路的杉樹林生長多年才長成這樣,我們如果修便道,沿線的生態可就毀了?!?/p>
第二次勘探,胥海洋帶領團隊改從伊犁方向探路,雖道路較平坦,但需穿越多處雪崩區,且距離駐地太遠,管理和運輸難度大。當大家陷入迷茫時,當地牧民向導在閑談中提到的一句“地勘隊當年留下了一條便道”點醒了胥海洋。
第三次勘探,胥海洋順利找到了牧民向導提到的這條便道,經過進一步勘探,團隊決定選擇這條既減少生態擾動,又滿足施工要求的線路。方案一經批準,項目團隊便立即展開“愚公移山”式的攻堅,爆破削平近30米山體形成埡口,搭建防雪長廊,55個急轉彎處全部命名編號……2023年10月,第一輛運輸車順利駛過新修的便道,這條用汗水鑄就的“生命線”從此承擔起運輸材料的重任。
便道打通后,兩端的智能卡口嚴格執行“三禁”(無報備禁止通行,惡劣天氣禁止通行,夜晚禁止通行)制度,8個應急補給站儲備足以支撐72小時的物資,55道彎均被命名為“北天山第X拐”,便于精準定位緊急情況。
“北天山第37拐有積雪!”溫霍3標項目保通隊長米軍艷的對講機突然響起。這個由5至8人組成的保通專班,創新采用“機械鏟雪+人工除冰+定點融雪”立體作業模式,保障溫霍項目二工區的正常生產生活。
如今,莫遜山便道已成為溫霍項目二工區的大動脈,往來車輛絡繹不絕。這條凝聚著智慧與毅力的“生命線”,見證了筑路人的堅韌。